1644年,在古金陵秦淮河畔的媚香楼里,突然闯进一帮人,为首的是南明王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,要把一个绝色女子抢去成亲。女子那是这伙人的对手,无奈束手就擒,她猛然一挣,一头撞向楼内的柱子,鲜血溅在她手里的白纱宫扇上,这位性格刚烈的女子就是李香君。
李香君,(1624—1653),又名李香,号“香扇坠”,原姓吴,江苏苏州人。因家道败落,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,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。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,秦淮八艳之一。她歌喉圆润,但不轻易与人歌唱;丝竹琵琶、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,特别擅长弹唱《琵琶记》。 余怀的《板桥杂记》记载,李香君“盛于南曲,四方才士,争一识面以为荣”。
那时,群艳集聚在秦淮河畔,明朝有“秦淮灯船甲天下”盛况,青楼女子一般为人所不齿,秦淮八艳却不同,此时正值明末清初,在社会动荡不安变中,她们艰难而顽强地坚守着自我,她们对爱情的忠贞,拳拳的家国情怀,使之成为历史的特殊群体,当时的秦淮河畔,不乏趋炎附势的莺歌燕舞,秦淮八艳在朝代更替的的巨变中,保持刚强的民族的气节。
李香君白纱宫扇面上的点点鲜血,像全然绽放的朵朵桃花,成为李香君不畏权势、暗香独放的特质,马士英身为兵部尚书,之所以抢亲,是为了他的爱将淮阳巡抚田仰,尤其青楼女子,更愿意找个有权有势的人家。马士英是南明小皇帝的红人,田仰又是马士英身边的红人,按常理李香君该嫁,但她生性高洁,对于田仰这样的俗流她是很看不起的,因此她坚决不从。
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,刻画了李香君善良、正直、忠贞、和纯洁。桃花是一种象征,象征李香君一生的血色浪漫,在戏里有“桃花扇底看南朝”,还有“血溅白宫扇,点绘成桃花”,桃花激烈奔放的爱情。也有意用崔护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借喻李香君的爱情命运,预示李香君凄婉的结局
李香君和侯方域的认识,要从阮大铖谈起,崇祯肃清阉党,阮大铖被弃用,于是他回到了老家怀宁,不久重回南京裤裆巷,建起公馆,不断活动,以图东山再起。当时复兴社的年轻学子对阮大铖的行为异常痛恨,纷纷写文章抨击他,为减轻和复兴社人士套关系,侯方域在崇祯十二年,从河南商丘老家来到了南京,参加江南乡试,侯方域的祖父、父亲都是东林党人,父亲曾和阮大铖是同事,阮大铖想通过侯方域的关系和复社人联系,以减轻对他的愤怒。侯方域在南京结识了冒辟疆、陈贞慧和方以智。很快进入复社的核心层了。侯方域考试不佳,经常去青楼散心,陈贞慧的相好正是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,李贞丽也是一个仗义豪爽的女子,陈贞慧把李香君介绍给侯方域。李香君身躯短小,肤理玉色,慧俊宛转,调笑无双,人题之为“香扇坠”。余怀的《板桥杂记》刻画李香君:“生小倾城是李香,怀中婀娜袖中藏”,李香君生的娇小,皮肤白皙,她的确是个玲珑剔透之人。生性聪慧,十三岁时诗书画精通,李贞丽又把她送到昆曲大家苏昆生门下学习昆曲,她歌喉圆润,字字珠玑,名声艳绝一时,她却非常低调,“布荆人,名自香”。经陈贞慧介绍,两人在秦淮河畔见面了,这一年,李香君十六岁,一个娇柔多情,一个风流倜傥,两情相悦。两人一见钟情,私下定情,侯方域囊中羞涩,一把白纱宫扇相赠,扇上题诗一首:“夹道朱楼一径斜,王孙初御富平车 ,清溪尽是辛夷树 ,不及东风桃李花”。李香君经常手持白沙宫扇,吟咏这首诗,她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。
李香君为侯方域排遣考试不佳的烦闷心情,在桃叶渡设酒安慰他,还为他演唱了《琵琶记》。桃叶渡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送小妾桃叶的地方,并为之作《桃叶歌》:“桃叶复桃叶,渡江不用楫;但渡无所苦,我自迎接汝。”李香君之所以唱《琵琶记》,因为《琵琶记》中的蔡邕,文学音乐书法样样精通,依附董卓成为他一生的污点。李香君意在告诫侯方域,不管前途多么艰难,未来如何坎坷,人品是最重要的。文采可和蔡邕媲美,人品千万不能向蔡邕学习。
他们的结局是悲剧,究其原因,定情之初,情投意合,那时侯方域是积极进取的青年,对马士英、阮大铖深恶痛绝,所以,李香君崇拜他,心仪他。侯方域初出茅庐,一身正气,李香君何尝不是呢。一次,南明弘光皇帝邀请李香君唱戏,她当着南明皇帝的面,唱出了“干儿义子重新用,绝不了魏家种”痛斥南明王朝重用阉党余孽。李香君当着皇帝的面骂马和阮,可见性格之刚强。李侯二人百般恩爱,常在一起吟诗唱和,雪樵居士所著《秦淮闻见录》中《咏媚香楼·七古》写道:“香君生长貌无双,新筑红楼号媚香。春影乱时花弄月,风帘开处燕归梁。公子侯生求燕好,输金欲买红儿笑”。充分描写了香君的美貌,侯方域的迷恋以及他们美好的生活。
他们结为连理,有个很重要的问题,良贱不能通婚,侯方域要为李香君赎身才能通婚。赎身需要一大笔钱,可侯方域拿不出这笔钱,侯方域一筹莫展。此时,阮大铖觉得机会来了,通过好友杨龙友把钱送来了,侯方域喜出望外,李香君顿起怀疑,质问钱从何来,侯方域解释说是阮大铖送的,考虑到阮大铖改过自新,且和父亲在官场上也有来往,就接受了这笔钱。但被李香君断然拒绝:再没有钱,也不用寡廉鲜耻的人的钱。一个青楼女子,坚定分明的站定自己的立场,足见此生性高洁,人格高尚。候在此时还犹豫不决,李香君发飙了,把头上发簪取下,披头散发骂醒侯方域。李香君变卖自己的首饰,再向姐妹四处筹借,为侯方域凑足银两。李、候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,也决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。
据孔尚任说,他写桃花扇的主要动机,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。明末内忧外患,李香君身如浮萍,可她用爱的坚韧,在不可预期的未来,仍痴心不改地等待着。而侯方域在金钱的利诱下迷失了自己。
明朝灭亡,魏忠贤的死党马士英、阮大铖拥立朱由崧为南明弘光皇帝,史称甲申之变。
甲申之变后,马士英、阮大铖疯狂打压复社人士,陈贞慧入狱,诬陷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谋反,候连夜逃到扬州。这时田仰逼婚李香君,李血溅桃花,田仰只好作罢。阮大铖却仍不放过李香君,将李掳到宫廷做歌伎。侯方域在扬州沦陷前偷偷逃回河南商丘老。南明灭亡后,李香君乱中逃出宫廷。侯方域在功名引诱下投靠清廷,参加了顺治八年的科举考试。李香君等来的是候公子的变节,且考试结果候只中了副榜,没有实际意义。候变节自然遭人非议,考试后也得不到重用,看到许多好友为国捐躯,候悔恨不已,出版了自己的文集《壮悔堂文集》,不久染病去世,时年三十九岁。
李香君注重爱情,更注重气节。1642年,袁崇焕蒙冤遇难时,李香君当时才十四岁,写下了令男子汗颜的诗:“悲愤填怀读指南,精忠无计表沉冤。伤心数百年前事,忍叫辽东血更斑”。幼小的心灵对忠臣良将给予高度评价,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做到的。
关于李香君结局:一说跟侯方域回到商丘老家,因身份倍受歧视,抑郁而终。一说听闻侯方域变节,悲愤绝望。躲进栖霞山葆贞庵,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遁入空门。
今天,观望坐落媚香楼的秦淮河畔,感受桃花扇亭的栖霞松风,总能想起这位刚烈高洁的青楼女子,为爱情而忠贞,为信念而坚守,把她30年的一生,活成了一段动人的历史传奇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